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知日者」的日本文化物語
北京上海廣州東京一路開專欄
最有人氣的旅日華人隨筆作家

  居酒屋本來是庶民的小酒館。只要打出「居酒屋」的看板,就是為了號召大眾,排闥直入。價錢瞭然於胸,一樣的水酒,一樣的小菜,有如歸之感。自斟自飲,連明月也不邀,待喝出孤獨,便發現了自己的存在,唯我獨尊,達到獨酌的最高境界。

  李長聲旅日二十年,眼冷心熱看扶桑,動手動腳寫文章,大至中日文化比較,小至江戶糞尿浴桶骨壺掌故;遠至春帆樓歷史恩怨,近如地鐵痴漢小說。無不嫻於心,落諸筆下。此書輕鬆風趣,見多識廣,讀來如沐春風。茶酒伴讀,長夜一瞬,東方已白而不自覺也。

名家聯手推薦

茂呂美耶(作家)
陳浩(『中天書坊』主持人)
莊裕安(作家)
楊照(作家、文化評論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097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別有風味蘿蔔泥(1393)
我不愛吃蘿蔔。
周作人說︰「明人王象晉稱蘿蔔可生可熟,可菹可齏,可醬可豉,可糖可醋,可臘,乃蔬之最有益者。」雖然吃法多樣,但若天天多樣地吃,像東北改革開放前那樣,吃它一冬,不厭才怪呢。似乎清人李笠翁就不像周作人那樣覺得蘿蔔「頂有意思」,只寫到「生蘿蔔切絲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糖醋蘿蔔絲,清涼爽口,用之最宜的是下酒,這倒是我向來對蘿蔔唯一能另眼看待的。現而今餐館把蘿蔔洗吧洗吧端上來給人懷舊,黑土地,大豐收,食客盡開顏,那是闊起來的意思——需要去油膩了——卻終歸一噱頭耳。

孰料,飛機一起一落來到日本,竟好似落在了蘿蔔地――走遍四島,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就屬它,而且那愛吃勁兒,簡直是沒有蘿蔔不成席。日本叫「大根」,我國最古老的辭書《爾雅》裡面就有這個叫法。老早從中國傳來,被他們栽培出繁多品種,為世界之最,不過,東京的菜場裡常見的是又長又粗的白蘿蔔。我們東北也種的,它長出地面一大截,宛如章子怡露出凝脂的肩頭,人走進地裡絆絆磕磕,但趙本山的鄉親說話逗,卻叫它「絆倒驢」。(編按,趙本山,大陸著名喜劇演員,東北人。)

日本古時候用蘿蔔比喻美女的白皙,但後來人糞尿施得足了,越種越茁壯,就用來嘲笑女腿粗,險乎絆倒驢。日本人吃魚,一生二烤,該丟不丟的用鍋煮,通常就是煮蘿蔔。蘿蔔怎麼吃也不會中毒, 那就像拙劣的藝人再怎麼演也不會有人「中毒」,跑來充當她或他的追星族,此等藝人在日本就叫「大蘿蔔」。還有一說,說是江戶年間,農家挑擔子進城收人尿,報以蘿蔔,滿街高喊「大根――小便――」,喊臭了蘿蔔,轉而用來罵藝人臭手臭腳。

日本每年盛產的蘿蔔一半醃鹹蘿蔔,另一半有種種吃法,例如「關東煮」,就是把整個蘿蔔逐刀切成月餅似的圓片,和豆腐、芋頭、魚糕(編按,即台灣所稱的「魚板」。)等物一起用醬油煮,大概與周作人「最愛的和尚吃的那種大塊蘿蔔燉豆腐」差不多。我覺得日本最獨特的吃法是蘿蔔泥,當作佐料,與芥末、生薑比類齊觀。一條烤魚,旁邊一小堆蘿蔔泥,調以醬油就著吃;油炸魚蝦或蔬菜,叫「天麩羅」,蘸著吃的汁液裡也要放蘿蔔泥。吃河豚用的蘿蔔泥一團粉紅,叫「楓葉蘿蔔泥」,那是加了紅辣椒。

做蘿蔔泥有專門工具,過去也寫作「山葵擦」或「薑擦」,想來當初是研磨山葵或生薑的,後來興起吃蘿蔔泥,也不曾改口叫「大根擦」。「山葵擦」一般為陶製:四周帶圍堰的碟子,當中佈滿小凸起,像研墨一樣在上面研磨。高級的「山葵擦」是鮫皮的,把沙紙似的鮫皮貼在木板上,據說用它磨出來的綠芥末味道就是不一樣。整根的新鮮山葵比較貴,自磨也麻煩,如今人家都是買現成的,擠牙膏一般便利。日本吃蕎麥面,嘴裡能淡出鳥來,佐料之一是綠芥末,有的麵館落座後自己動手磨,我磨過多次,還不曾遇到鮫皮「山葵擦」。研磨蘿蔔泥的工具以銅為好,銅板的一面翹然鑿起一排排小尖刺,經久耐用,很容易就把一段蘿蔔磨成一攤泥水,手指卻不免根根自危。

去年游廣州,見學南越王墓博物館,意外地發現「山葵擦」,卻原來我們也有過,叫作「礤」,而且是鐵製。孔夫子不撤薑食,可能就用它研磨。查《辭海》:「礤,刨刮蔬果使成絲狀。」這是另外一種礤,比較後世的,現在日常也使用,刨刮蘿蔔絲、土豆絲。蘿蔔絲,日本叫「千六本」,其實是中國「纖蘿蔔」仨字的音譯。蘿蔔絲常用來給生魚片墊底,團團銀絲,既增量感,又增美感,再配上紫蘇葉、柳蓼苗,去腥健胃。

日本菜寡淡,用蘿蔔泥佐之確也別有風味。
 

 

 

 

... 1)從通風參數測定與監測、通風網絡分析與決策、通風調控技術與裝備3個方面歸納總結了我國礦井通風技術、裝備發展現狀,給出了各項技術概要。 2)通過對現階段技術、裝備評述,提出了智能化背景下在通風參數快速準確獲取、風量動態定量調節、通風動力與通風網絡自主匹配、通風隱患自動識別與災變應急控制4個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3)提出了智能通風的三大重點研發方向:智能感知、智能決策、應急控制,詳細給出了各大重點研發方向的關鍵核心技術內容,以期實現通風基礎參數智能感知、通風網絡調控智能決策、通風災變應急控制為一體的智能通風技術裝備體系。 作者 張慶華1,2,3,姚亞虎2,3,趙吉玉2,3 單位 1.安徽理工大學;2.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3.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礦井通風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基石,在智能化背景下發展智能通風技術裝備是保障我國發展少人化、無人化煤礦的必由之路。 從通風參數測定與監測、通風網絡分析與決策、通風調控技術與裝備3個方面對我國礦井通風技術裝備近年來的研究與實踐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指出了實現智能通風仍需解決的4大難題,即通風參數測定與監測準確性低,難以滿足精準決策的需要;風量調控缺乏有效決策模型,調控裝備發展滯後,難以實現動態定量調節;通風動力與通風網絡匹配性不強,聯動調節能力弱;通風隱患、災變判識技術發展不成熟,缺乏有效的預防預警與應急控制手段。 針對這些技術難題提出了實現礦井通風智能化的3個重點研發方向:智能感知、智能決策、智能控制,給出了各研發方向應著力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內容,即通過研發通風系統自動成圖技術、通風參數快速精確獲取技術,實現通風基礎數據智能感知;通過研發數據驅動的網絡模型構建方法、通風網絡與通風調控聯動分析決策技術、通風隱患自動識別與報警技術,實現通風技術智能決策;通過研發通風災變準確判識方法和災變控制裝備,實現通風災變智能控制。 依託以上技術裝備,形成一套智能通風技術裝備體系,實現礦井通風無人化、智能化。 引用格式 張慶華,姚亞虎,趙吉玉.我國礦井通風技術現狀及智能化發展展望[J]. 煤炭科學技術, 2020, 48(2): 97-103. ZHANG Qinghua,YAO Yahu,ZHAO Jiyu.Status of mine ventil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prospects for intelligent development[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8(2): 97-103. ... 徵稿郵箱:718710799@qq.com 信息提供:朱恩光 編輯整理:劉暘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RM72kO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37247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豐原口乾、口渴中醫推薦西屯容易冒汗改善中醫診所太平區昏眩看什麼科
西屯睡不著看什麼科 霧峰頭痛中醫推薦 當地人都推薦的中醫診所西屯昏眩看什麼科 太平區耳鳴治療中醫 許多人都在間中醫診所看好的北屯缺乏食慾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北屯肩膀緊繃酸痛治療中醫 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台中憂鬱看什麼科 太平區晚上淺眠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i08pc1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